2008年1月18日 星期五

黄加藍就是綠

你們把希望給了惡人,你們用恐懼刺激了好人。你們從法庭上驅逐了信譽,你們從這個國家驅逐了尊嚴。
--西塞羅,[論土地法案],第一篇第八章


綠黨過不了5%的原因


綠黨生存空間其實不是不存在,套個已褪流行的名詞來說,藍海大餅正等在空盪大路上。

從選舉策略來說,台聯針對綠色市場裡厭惡政黨綁架並關注民主、環保、人權的選民開出非常具吸引力的不分區名單,來爭取政黨票;而藍色市場的類似區塊呢? 厭惡大黨者若不願選擇打著僵硬意識型態的新黨而又想表達社會意識的要求,除了綠黨,還有誰能提供?


"
自喻為超越籃綠,台灣知識與文化改革菁英的一群人,無法面對社會提出清晰可辯 的對話位置,卻要把自己的名字在選舉中,以市場邏輯來做為品牌保證操作背書。 既非綠黨成員,也不提出任何意見,在這場選舉中不過就是像你我一樣的選民們, 卻在選舉前幾天在政黨後掛上自己的名字,便要同為選民的你我,支持他們所支持 的政黨,自認為自己的social status跟brand name在政治決定中大於一般選民的思考 與選擇。

哈伯馬斯的理想與葛蘭西的痛苦用布希亞的方法與消費文化的邏輯來作答,真是省 時省力又有創意。

在「擺脫藍綠」口號下的這個「師資陣容浩大」的連署,訴諸選民的不是參與,卻 是高姿態的要求跟隨。深藏在聲聲改革與良心道德的自譽,是最深層的階級意識與 階級迷信。
" (官九郎,黑米討論。)

若綠黨願走出上述這個七一五學者光環迷思並好好審視潛在選民,就該反問自己:它敢於推出區域候選人的行政區究竟是哪種選民居多?以綠黨主戰場台北市為例, 從文山區到內湖區,從信義區到士林區,都是中產階級高度密集的藍色區塊,正聚集了大群比底層有能力選擇環保生活、比上層願意付出心力,肯關注環境議題但不 願涉及國族爭論的被迫綁架/冷漠之藍色中產階級;而台北市之外的區域亦有其能著力處,譬如飽受新莊居民詬病的交通和空氣品質正是綠黨的拿手題材,即使是基 隆市和花蓮縣,應當也各有鄙夷惡質選風和想保留好山好水而反對蘇花高的藍色選民吧。

結果綠黨不但沒去爭取這些區域中的潛在支持,反而和訴求關心底層的紅色火盟結合,自己最佳價值的綠色環保被稀釋,火線焦點的公投議題拿政黨票打迷糊仗,最後捧著被重複使用到毫無公信力可言的推薦名單當寶,這種花到近乎色盲的行徑看在藍色選民眼裡,也只好含淚選黄旗新黨。

綠黨選前痛言力排的棄保效應,不是別人,正是綠黨自己挖的大洞。


選民檢驗果然犀利,即使和綠黨合作的火盟打著世代正義和社會公義的政見,這個號稱要超越藍綠的組合,仍被看破高姿態的要求跟隨背後的階級意識與階級迷信。(所謂「環保無階級差別」之說在這個綠火結盟中因此顯得更加諷刺。)


內湖南港的選民有幸見識到火盟現身市場拜票,大台北其他地區的選民呢?北投士林選民見過綠黨候選人如何推銷溫室氣體減量的政見嗎?信義松山選民碰過綠黨候選 人介紹綠色經濟嗎?文山區選民可曾遇過綠黨候選人說明公費選舉制度?新莊選民聽過綠黨候選人的單車通勤政見嗎?樹林鶯歌選民聽過綠黨候選人對環境基本法的堅持理由嗎?

以上選區幅員最小、人口最密集的大台北,支持者尚有沒在一般管道事先看到綠黨理念的困擾,雲林海線、花蓮縣、嘉義市、基隆市這些上網習慣不比台北的地區,知道綠黨完整政見的選民更是屈指可數吧。那些不上網/無法上網/不會上網的選民,要怎麼認識重心放在網路宣傳的綠黨?


無法有足夠人力跑基層接觸選民,可能是綠黨或其「菁英」候選人罩門所在,區域選舉既然倍加困難,新制下的政黨票因此成為小黨突破重圍的必爭所在,而政黨形象電視廣告,顯然是小黨在最短時間爭取最多選民注意的最佳機會。


台聯和綠黨同樣有兩支形象廣告,台聯的毛巾阿勇在39秒內就把成績(推動中國進口毛巾5年反傾銷稅)和政見(捍衛本土產業=政見公報上的反傾銷+在地生產)作了簡單連結,強化既有本土色彩,對於關心經濟的選民來說更具說服力。

綠黨50秒的愛鄉土篇, 影像質感非常好,吸引目光上絕不輸其他政黨的廣告,更符合綠黨的環境保護特質,但進一步爭取選民認同時,七秒內跑完的九行細字卻完全無法達到宣傳效果,觀 看者只留下「很漂亮」的視覺印象,前面努力展現的美麗家園生態和片尾說的國外綠黨成功表現之間,究竟有何關係,綠黨並沒有說好箇中關鍵,吸票力當然大打折扣。

政黨拍廣告自有其訴求對象,台聯用毛巾和茶葉作引子,看中的是本土基層民眾。綠黨廣告訴求的觀眾是誰呢?不拿「14位候選人合計投身社運超過150年」或「幾十年的社會運動成果」這些所謂成績爭取關懷自身鄉土的選民肯定,改以抽象的國外綠黨成績作推銷,這種外國比本土有吸引力的策略,訴求觀眾除了藍色都會中產階級,還有誰更吃這套?


經由區域提名策略到政黨廣告這兩項檢視,綠黨潛在選民特徵逐漸浮現,實際得票結果又是如何?


綠黨拿到58473張政黨票,得票率為0.5978%的結果中,推出多位區域候選人且票數皆破萬的台北縣市就佔了40.49%的23675票。

其次的各縣市得票數為遽降至三千票範圍的桃園縣(3668)、高雄市(3350)、台中縣(3208),這三個沒有綠黨區域候選人的地方得票共10226,佔得票數17.49%。

再其次的兩千票範圍的台中市(2741)、彰化縣(2694)、高雄縣(2264)、台南縣(2086)合計共9785票,佔得票數16.73%,也都是未推出區域候選人。

一 千票範圍的台南市(1809)、屏東縣(1714)、雲林縣(1530)、新竹市(1206)、花蓮縣(1123)、嘉義縣(1060)、基隆市 (1053)、新竹縣(1027)、宜蘭縣(1014),共計11536票,佔得票數19.73%,雲林縣和花蓮縣和基隆市各有一區域候選人。

未達一千票的南投縣(919)、嘉義市(902)、苗栗縣(864)、台東縣(304)、澎湖縣(177)、金門縣(77)、 連江縣(8),共計3251票,佔得票數5.56%,嘉義市有一區域候選人。

可以說,台北縣市是綠黨票倉,三大都會縣市得票數過半,都會顯然是綠黨的選民苗圃。

再從全國性分布和得票率的圖示來看:除了有重大環保議題的蘭嶼、台西、花蓮等地得票率能達1%以上,一般區域的得票率大多在0.4~0.6%之間,0.6~1%這個得票率區域的分佈仍多集中在台北縣市。

得票結果告訴綠黨一個事實:如果要爭取政黨票,有限資源集中在台北縣市和有重大環保議題的地方是最具希望的作法,而台北縣市以外的區域,即使候選人真有活動,也不見得能反應到政黨票上。綠黨這次的提名策略顯然亦是如此。

為什麼方向對了,結果卻不如預期?

在內,虛名推薦不踏實、主要區域的候選人不積極、政黨廣告不清楚、聯盟夥伴不有力(選後則裝成第三方假檢討真諉過);在外,主要票源所在的台北縣市,綠黨面臨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這次小黨群中表現最好的新黨

高舉正藍旗號的新黨只有孫文都可以拿下藍色選民3.95%政黨票,訴求價值比新黨廣、潛在地盤比新黨大的綠黨<,當然有機會超過5%門檻,只要綠黨誠實面對自己藍色本質的話!

後鑑之前

守望的啊黑夜還有多久才過去

黎明將臨黑夜仍在! 如果想再問些什麼,回頭再來吧
-- [以賽亞書] 21章 11-12節


這次的失敗離下次的成功有多遠?


泛綠政黨在這次立委選舉結果的不如預期,輿論多半以選舉策略錯誤、中間選民的冷漠、甚至知名政治人物魅力衰退作為解釋。然而隱藏在選舉分析後面,泛綠選民應當憂心:當民間運動取得相當成績,言論市場也逐漸拓展出一塊塊疆土時,何以這次國會選舉無法體現這些進展?剖析這回選舉的主張及策略,即可發現泛綠政黨延續了總統大選的統獨主軸,以國族意識作訴求,卻缺乏具體政策讓選民認同。以國旗黨旗等國家象徵符號作靶時,泛綠對情感認同的訴求更超過了對理性政策的要求,和那些緬懷威權時代的泛藍的差別僅是口號不同。徒有新國家的願景,規劃卻白卷一張,泛綠在建立新主體意識上的空洞表現,在國會選舉上徹底嚐到苦果。

泛綠的停滯與空洞,不僅表現在現實世界裡的國會投票結果,從民間輿論蓬勃聚集的新興網路社會,亦可窺見端倪。 放眼既有網路論壇,選前焦點幾乎全是擁護或反對特定人物的一體兩面,政策討論少之又少;選後對失利的討論多半集中於選舉策略運用的範疇,缺乏對社會大局的分析。前者並未脫離威權時期以人物為主的舊思維,後者仍嘗試以舊行為模式去釐清已改變的社會新局。連新領域的網路論壇都囿於如此舊思維舊行動的窠臼,對掌握較少傳統媒體資源的泛綠來說,這種僵化才是最大危機所在:與對手作戰的同時,被對手同化而不自知。在抨擊泛藍作為時,容易重蹈泛藍覆轍,甚至出現彼此惡鬥。

無法在新領域致力於新意識的建立,甚至因循舊思維舊行為而重現過往宰制言論的惡性循環,也出現在網路論壇的管理中。種種解嚴前國民黨政權對付異議份子的手法,包括阻止出聲、製造輿論圍剿、歪曲個人言論和意志,一一出現在眼前以新媒體自居的網路論壇,在在證實了與泛藍同化後,威權陰影離我們是多麼貼近的可怕,即使網路也無可倖免。

實體選舉沒有成功,虛擬網路沒有擺脫威權手段,今天的泛綠要挑戰的對手不是泛藍,而是因循苟且的自己。正因為新主體意識淪為口號,泛綠選民必須面對一次重大挫敗;正因為舊思維習慣依然同在,網友無法躲過一場場國民黨式的文字獄。失敗,不是在一個週六晚上的開票才定案,而是早在原地踏步的同時,深深 埋種於自掘墳墓的腳印裡了。這次的失敗離下次的成功有多遠?只有願意痛定思痛,願意將思維汰舊換新,願意建立新台灣主體的人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