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三角。悶燒。決戰場

十一月尚未結束,今冬略起凜冽,整個社會卻已陷入嚴酷的陰霾。負面經濟消息接二連三傳遍全球,每個國家都奄奄一息,台灣卻像一個悶燒中的壓力鍋,除了沉重外部壓力,更有加劇的內部摩擦,隨時就要爆炸。

台灣的政治空間現在猶如一個三角形: 國民黨和民進黨各佔一點,第三點則是公民社會。

三方的球型端點內各有左右問題: 
國民黨有中國促統和府黨不合的壓力,
民進黨有勢力緊縮和扁案糾結的壓力,
公民社會有經濟衰退和人權倒退的壓力。

三方的左右問題同時被另外兩方所施壓: 
國民黨有中國促統需要面對公民社會的質疑,府黨不合就會遭到民進黨的見縫插針; 
民進黨的勢力緊縮便難以在國會取得成績,扁案糾結的曖昧態度便無法說服社會支持; 
公民社會有經濟衰退得面對國民黨飲鴆止渴的買票誘惑,人權倒退則面臨民進黨的動員收割。

三方內部壓力目前都有增無減: 
擁國家資源和中國幫襯的國民黨顯然最具優勢,卻因府院極度無能讓以逸待勞變成自曝其短; 
民進黨看來可趁機大舉反攻, 偏偏為圖選舉而自縛手腳; 
公民社會似乎民氣可用,無奈力分則弱不足以成事。

從張銘清摔跌到野草莓學運,每當三角形內出現爭議或事件,三方因刺激而彼此施壓,三方圍起來的折衝共識空間愈形縮小,政治態勢益發緊張而難以轉圜。這樣的政治悶燒徒然耗損各方實力,也讓台灣自困愁城而無暇顧及外部國際社會的中國打壓。

要打破政治三角內耗,寄望親中急統的國民黨顯然是請鬼拿藥單,只剩民進黨和公民社會能放手一搏。而議會路線乃政黨天職,企圖爭取保守/溫和中產選票增加選舉勝算的民進黨這方顯難有大開大闔之舉,只剩公民社會有可能以新價值突破僵局。野草莓學運固然帶來清新空氣,卻需要加入足夠火種燃起推動改革的熱情。誰能挖出這關鍵的火種,誰就能燒出政治決戰場,將舊三角餘燼轉為滋養肥料,成為新的政治標竿。

在這不確定的新局出現前,國民黨若再習於丟短期議題(譬如消費券)苟安,民進黨再任憑國共偷渡四項協議的卅天國會審議期而逐步棄守台灣主權,公民社會再無法守住既有的人權基本價值,都在台灣這艘船上的三者不久必將面臨沒特權沒人權更沒財產權的最冷最黑最漫長的絕望冬天。

沒有留言: